1. 不论生活多么幸福,我们总觉得错失了另行选择的机会。我们将发现选择的价值是怎样被高估的,以及为什么错失有时候也是件好事。
  2. 即幸福是一切行为规范的检验标准,以及生活的目的。但我现在认为,只有不把这个目的当作直接目标,它才能够实现。(我认为)只有那些人会幸福,他们的心思都在自身幸福以外的事情上,在他人的幸福、人类的进步上,甚至在一些艺术追求上。
  3. 我们可以称之为预防中年危机第一定律:你必须关心自己之外的事物。
  4. 失误本就是人类境况的一部分:你做了一个糟糕的决定但结果却比预料的发展顺利,或者你当时做的决定是正确的,谁料事情却往糟糕的方向去了。
  5. 一旦欲望满足便有空虚来袭的人。也许你也在承受这些,深陷于中年的奔波,事情一个接着一个,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。
  6. 花费光阴,就为了把那些为光阴赋予意义的活动一件一件地完结掉。尽管你不可能将它们悉数解决,可这也起不到什么安慰作用。每完成一项成就,你就获得片刻满足,而满足也止于片刻,它同样带不来多大安慰。
  7. 不以终结性状态为目的的非终结性活动,也具有价值。随意散散步就乐在其中
  8. 那么解决方案就是爱上这些活动对应的非终结性活动,我们要在过程而非计划本身中寻找意义。
  9. 由于不以终结性状态为目标,非终结性活动就不会枯竭。你参与非终结性活动这一行为不会摧毁它们,不会像完成计划那样,威胁到它们自身的存在:它们不是自我消灭的。
  10. 非终结性活动在进行时就已经完全实现。
  11. 一项活动,但凡完成它有价值,参与它就也有价值。
  12. 这些活动没有结局或界限,它们的实现就寓于这些活动发生的那一刻。要从中汲取人生意义,就要活在当下。
  13.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中全然没有乐趣、舒适或光明,这并不必然意味着你得换一件事来做,可能换一个方式来做就够了。“怎样做”永远比“做什么”更重要。
  14. “当下带给你什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要欣然接受”就好了。但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。
  15. 别让自己的注意力过多地被计划占据。你得掌握如何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上。